群山。

登上越来越高的山,跟我一同登山者就越来越少:我由越加神圣的群山构成一条山脉。

一个后记,顺便聊聊同人创作


随便聊聊。


《爱人》最终章有一些寓意是我比较喜欢的。


金星伴月。

我把孟宴臣比作月亮,只是因为月亮有阴暗面,他不是重点。

重要的是叶子是金星,金星的英文是Venus,象征美与爱的女神。

关于维纳斯有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古希腊美男子阿多尼斯,身高九尺(190cm以上),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令世间所有人与物,在他面前都为之失色;但他对恋爱没有丝毫兴趣,只喜欢驰骋于山林之间打猎。他是一个每年死而复生,永远年轻容颜不老的植物神,他与年历有深厚的联系。他是一个受妇女崇拜的神,从莱斯瓦斯的莎孚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诗歌残片可以看出当时莎孚周围的女孩崇拜临死的阿多尼斯。他的化身是秋牡丹花。也有说其化身是银莲花。在古希腊神话里,玫瑰是凝聚着美神和植物神阿多尼斯的容颜,洋溢着爱神和美神维纳斯的津血而变成的。阿多尼斯也是西方国家花样美男”最早的出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故事也体现了普通民众帅哥配美女的美好愿望。

一天,维纳斯偶然碰到身高九尺的阿多尼斯,一见倾心,便招呼他,希望和他谈一会;但阿多尼斯不愿接近异性,一口便拒绝了维纳斯的好意。维纳斯只有用法力控制了他的行动,向他倾诉恋爱的奇妙,但阿多尼斯始终不为所动,更显出急欲摆脱她的神色。维纳斯用尽一切甜言蜜语,且愿意给予很多条件,阿多尼斯最后用轻视的眼神望着爱神,令她大受刺激,晕倒在地上。

阿多尼斯有点内疚,希望得到她的原谅,故此耐心等候维纳斯苏醒。维纳斯醒来后,继续尽力说服阿多尼斯,但依然受到拒绝。爱神突然有个预感,阿多尼斯会遭遇不测,奉劝他不要冒险去打猎,让她在他的身边,保护他的安全;但阿多尼斯并不相信,结果他真的于翌晨打猎时,被箭猪咬死。维纳斯赶到时,见爱郎已死,不禁悲恸欲绝。”


想写这个意象的时候,并不了解维纳斯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看见了就有种冥冥之中注定的感觉。


然后是“红色药丸”,出自于《黑客帝国》。


“红药丸和蓝药丸是一种文化符号,通常代表一对具有相反意思的意象。最经典的隐喻是红药丸代表知识,自由,难以预测,以及残酷的现实。蓝药丸代表快乐,安稳,美好,以及幸福的虚幻。”


我很喜欢一个说法。

其实世界不是非红即蓝,我们生活在连续性的光谱中。那就是选择在光谱的哪个位置了。”(cr.严锋)


在故事里,我更愿意呈现出一种持续不断变化的感觉,人是会成长和发展的,情绪也是多变的。当下的他们鼓足勇气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许转头就会遭遇打击,但这种“有可能有变化”的可能性,才是最珍贵的。


叶子在我眼里就是一个,看清了世界真相,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世界,仍然能够站起来与之对抗的角色。她的底气并不止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愤怒,而是她愿意肯定自身的生命力,用创造和活着本身感知世界,探索世界。这是我喜欢的女主的性格。(个人偏好)

所以在我眼里,她甚至不需要成为什么资本、高知、野心大女主,她本来就能和孟宴臣叫板,能用她的智慧与之对抗,让其臣服。

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是不会肯定这样的女性力量的。正是因为孟宴臣身上“弱者”的部分,让他在犯错后有反思,才能欣赏叶子的力量,这是他的优点。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性几乎不存在,建议不要因为小说就爱上幻想中的男人。

我没写出来的真相是:直女不要一心和男的谈爱情,而是要评估对方的价值。不要只会心疼男人,如果他要因为和你在一起而痛苦,那就让他痛苦,最好一边让他痛苦,一边觉得你是为他好。总之,不要轻视“敌人”,不要矮化自己。


结尾的台词“亲爱的,我们是一切。”源自于《吉屋出租》,我很喜欢里面的一段唱词。


敬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敬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敬不随波逐流的自我,敬情感信仰和骚动。敬一切禁忌,敬佛陀,敬同性恋,敬任何性恋,敬智人,敬布兰诗歌,敬冷漠,敬信息论,敬共情,敬狂喜,敬marihuana,敬sodomy,敬S&M,敬搅拌冰茶的声音。”

希望未来的他们能够区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希望他们知道在到达年龄限制后,保护好自己,然后自愿、因为喜欢而去做一件事和强迫他人(自己被迫)、厌恶地去做一件事情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希望他们懂得尊重、懂得克制、懂得征询。

希望他们学会理解、学会退步、学会交流。

希望他们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理解差异。

希望他们是思想和行动的巨人。

希望他们不会除了指责和举鲍什么都不会。

希望我们的今天能为他们的明天拉响警钟。

希望未来永远不会再有今天。

你的灵魂远比你想象的自由。

不要草率地禁锢它。”


我写故事喜欢传达希望。(个人偏好)

虽然《吉屋出租》里象征着善良、爱、美好的Angel死亡了。我也觉得悲剧更让人有深刻的体会,但我还是写了HE



《哈姆雷特》的独白。


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然而当他的父亲死亡、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再加上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是克劳狄斯害死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孟宴臣其实就是天真的“王子”。

我在翻看剧里“纵火案”的时候,发现一个很现实的处理。

调查一级一级往上,信息差一级一级叠加。付闻樱一开始得知的是“项目经理赵成新自作主张吃了烟花厂的回扣。……都是项目部和这个赵成新的问题。”付闻樱问保温材料到底有没有问题,手下告诉她“顾董身边的汪秘书说材料肯定是符合标准的。”付闻樱一下就明白了是汪秘书的问题,让手下去打点,结果因为宋焰头铁,硬把事情查清楚了。最后赵成新和汪秘书才被抓去局子。但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秘书犯事,这个“顾董”难道没有参与吗?(34、35集)

所以要说这剧是站在资本角度,其实不全面,它拍出了社会阴暗面,同时又拍出了“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包括剧本身,最后强行包饺子,也证明了这一点。

孟宴臣进了国坤,会变成什么样,很难说,但很明确的一点是未来他还会不断受挫,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不能逃避,也改变不了社会,他只能选择面对。


我会以他为主角写故事,当然是因为这剧里他的故事背景很丰富。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性,他是复杂的,有成长空间的。

至于和叶子的关系。

在我看来,直到剧终他们两个都没有到“相爱”的程度。

从剧情创造角度,他们两个是从误会到误会解除,从而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他们没有在一起,彼此甚至都称不上完全互相了解,更别提爱了。

我想过写一篇BE,写叶子用了八年时间,重考大学,考上研究生,出国读博,在国外和孟宴臣偶遇的故事。

写她在银行遭遇抢劫,孟宴臣面对匪徒的枪,把叶子护在怀里,事件结束后,他们本该就此分开,却不约而同地想要聊聊天。

两人在海边的悬崖上,坐在车后尾箱看月亮西沉,看太阳升起,聊完各自经历的八年人生,聊到没有话讲,留在他们之间的,只有长时间的对视。

叶子离开前,回头看了一眼,孟宴臣还是坐在悬崖边看着日出,他们之间有过类似爱情的东西,有经历过一次生死相依,有过故事,最终还是走向分别。从此再不相见。

这就是在我心里,最适合他们的BE方式。


但我不想费心去写了。


我也曾收到过“叶子难道不想做社会主义接班人了”这样的评论,质疑我为什么要写一个背叛阶级,背叛女权主义的角色。


我认为我的故事里,叶子始终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她是有自我、有力量的。哪怕她会情绪崩溃,会流眼泪,但她的脑子始终清醒。她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会根据自己的条件做评估,她配得感很高,所以不会被孟宴臣驯服,无论她处于何种“阶级”,她都会不停思考。

叶子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她的成长不是努力学习、工作这方面的成长,而是她会体会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有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

老实说,我以前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直到遭受了打击,发现这个世界无法被改变,我一度陷入一种虚无主义的绝望里。

然后我想要走出绝望,这花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

我逐渐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真实发生的实践运动。我意识到我们一生都会重复“实践→经验→理论→实践”的过程,我们会不断陷入迷茫、痛苦、挣扎,中间突然醒悟,然后又陷入迷茫、痛苦、挣扎……这样循环往复地生活。

所以,我写故事还是想让角色去实践,去痛苦,去挣扎,去成长。每一个人都不会停留在原地,也不会是一个永不倒塌的标杆,他们会是平凡而有力量的人。

为什么不写推翻阶级的故事?

因为我觉得这对当下的现实没什么指导作用,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感觉。

我忍不住思考,阶级被推翻了,然后呢?历史不断重复上演,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然后每个人再一次找到自己的角色,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这不就是虚无。

尼采把怨恨看作道德价值判断的根源。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有这样的话:“每一种道德都对他种道德怀着嫉妒,嫉妒是可怕的事。各种道德也会由于嫉妒而趋于毁灭。被嫉妒之火包围着的人,最后会像蝎子一样,把毒刺转过来刺它自己。”

我不想被怨恨吞噬,所以我不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传达怨恨。

这仅仅是个人偏好,我不会觉得别人这样写就不对。


女权主义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主义,没有创作、探讨、实践,它就只是一个虚无的主义。女性在发声,女性在社会生存、成长、感受世界,这些事本身,就是在实践。


我知道我生气的时候也会说难听的话,尝试过被扣帽子后,我也想让人感受一下被扣帽子的感觉。现在我觉得,这有损我功德,本人还是比较懒得改变他人,懒得和人争辩的。

我曾做过极端女权主义者,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是天生的双性恋(大概),本人唯一接近亲密关系的感情经历,对象为女,所以我可以说我一辈子不需要男性。

直到我发现,可以这样说的人,一般是女同和未满三十岁的年轻女性。现实生活中,我身边更多的是有感情需求的直女。我的朋友也将要走入婚姻,我看见她是幸福的,开始反思自己有什么资格评判别人的生活。

我的朋友都是很清醒的人,她们大部分都是寡王,如果有人想走入婚姻,我愿意相信她的选择,愿意祝福她幸福,如果未来她有不幸福的时刻,我作为朋友可以陪伴她。

我也遇到过很多30岁左右的女性,大家各有各的困境,看多了以后,就觉得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要解决。我连自己的人生都没过好,还大谈什么主义,我自认为自己蛮幼稚的。

我现在更愿意贴近自己的生活,多去实践。


《爱人》本来就是我乱写的产物,写作也不是我的职业。这个圈剩下的作者已经不多了,相信大家换个圈还是照样会创作。

在我看来,创作本身就是对抗虚无的一种方式。我坚信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创作,任何一个女性都有资格写自己想写的故事,当没有人创作的时候,当故事里没有女性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要陷入虚无了。

评论(28)
热度(78)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群山。 | Powered by LOFTER